爱游戏最新官方网站|爱游戏app官网入口|爱游戏app官方下载

第八届上海市医务青年“管理十杰”评选投票开始啦!

发表时间:2021-10-12


简介


上海市医务青年“管理十杰”是上海市卫生健康行业青年管理人才的最高奖项,自1997年起设立,每三年评选一次。评选旨在挖掘和推举一批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卫生管理实践中勇立潮头的青年管理英才,激励全行业青年以高质量管理助推卫生健康行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医院管理制度建设,拓展管理思维、创新管理模式,发掘和培养优秀青年管理人才,不断提升服务模式创新度、服务对象感受度、服务品牌美誉度和服务功能辐射度,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提供高品质健康服务,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


本次评选在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下,由爱游戏最新官方网站主办。


本次评选自8月启动,经过前期筹备,下发通知,各推荐单位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择优申报,截至9月27日,共收到来自各区卫健委,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各有关高校、医学院,机关委属单位,社会医疗机构的推荐候选人共计42名。经审核、初评,产生20名入围人选,平均年龄为38.8岁。


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春鸣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中共党员,副研究员,博士学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智慧医疗发展处处长、党支部书记。


管理观点:

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与上海建设亚洲医学中心城市的总体要求,打造公立医院国际医疗服务平台,建立中国涉外医疗服务质量与安全规范标杆,创建中国医疗新技术和文化在“一带一路”国家的推广平台,在疫情背景下发展“互联网+”智慧医疗新业态模式,满足国内外患者多元化就医需求,全面提升医院管理服务能级和品牌输出效应,为上海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做出贡献。


管理成果:

在公立医院国际和智慧医疗建设方面成果显著,打造中国公立医院框架下的国际医疗服务平台,为国内外患者提供多元化优质服务;筹建上海首家公立医院海外代表处,将中国医疗新技术和服务品牌拓展到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一带一路”国家;组织搭建上海市首批“互联网医院”;主持国自然重点项目子课题1项,局级课题5项,发表论文30余篇,获软件著作权2项、交大人才培养计划1项、2021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医院“十三五”优秀管理服务贡献奖。







方赛峰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中共党员,经济师,硕士学位,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后勤保障处处长。


管理观点:

以患者和医护需求为导向,让医院后勤保障服务更贴近临床一线需求和管理实际;以技术革新为基础,驱动医院后勤管理模式向智慧化方向升级转型;以PDCA为主要质控手段,形成持续改进的闭环管理模式,不断提升后勤保障服务质量;提倡以人为本的科室发展理念,促进医院后勤人才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医院建设!


管理成果:

1、形成“一精、二严、三快”的医院后勤防疫保障模式,全力做好医院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和防疫物资保障工作,并于2020年荣获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2、作为上海市第八批卫生系统援疆干部,充分尊重维族民俗和患者需求,积极参与喀什二院基建规划和院区改造,助力其高分通过“创三甲”评审。

3、将“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医院后勤管理的首要任务,大力开展“三暖三实”惠民工程,受到患者和医护人员的一致好评。

4、通过技术革新,依托后勤智慧化平台,完成多个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以及包括智慧水务系统在内的多个后勤智慧管理系统的建设和集成,驱动医院后勤管理模式向智慧化方向升级转型。

5、以PDCA为主要手段,全面构建医院后勤质控体系,全面提升后勤管理质量。

6、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开展后勤人才培养工作,截至2021年9月,后勤保障处有技师及以上职称员工7人,约占后勤工人编制总数的三分之一。








左锋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共党员,高级工程师,博士学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工程部副主任(主持工作)。


管理观点:

一、将“有温度、重人文的现代化未来医院” 理念融入医院基础建设,营造温馨、温暖、舒适的“医学港湾”文化。

二、注重新老建筑的传承与创新, 以病患为中心,努力在有限的物理空间,让新老建筑交相辉映。

三、坚持用“以人为本、系统治理、科技赋能”的设计思路打造未来医院。

四、“天赋一分,勤奋九分”,敢于担当,依靠团队,甘当医院建设的“铺路石”。


管理成果:

一、积极创建精品工程

通过工程建设,优化了杨浦院区的医疗布局,提升了就医环境。所建项目获得上海市优质工程白玉兰奖、上海市优质安装工程申安杯奖、龙图杯BIM应用大赛一等奖、第四届全国优秀手术部工程奖等奖项。

二、高效建设新城院区

科学规划绿色、高效、智慧、友好“新华奉贤院区”建设,以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提前3个月全面完成各项施工准备。

三、有效保障疫情防控

因地制宜、精细筹划,按新标准和新要求在第一时间完成上海市首批“六不出门”发热门诊改建,18小时极速完成测温棚建设。

四、积极提升自身素质

参编相关标准,主持及参与多项科研课题、发表论文多篇。获上海市重点工程实事立功竞赛优秀建设者、上海市医院后勤管理与服务年度先进人物等多项荣誉。







刘义成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共党员,助理政工师,硕士学位,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党委办公室副主任(主持工作)


管理观点:

党员同志需要增强责任意识,勇于负责、敢于担当。作为党委办公室负责人要以“身在兵位,胸为帅谋”标准要求自己,要善于当好医院党委的参谋和助手, 但也绝不是耽于空想、好高骛远。着力增强理论武装的自觉性,主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力增强参谋服务的主动性,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调查研究,深入临床管理一线服务;着力增强督查服务的权威性,聚焦重点任务,规范督查程序,用程序提高督查的权威和效果,推动党委目标任务有效落地;着力增强协调服务的实效性,搞好分工协作,重点细节兼顾;着力增强日常服务的规范性,努力做到各项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程序化。


管理成果:

当好了党委工作的“参谋、助手”:作为文明创建工作具体负责人,组织协调医院有关部门落实创建要求,医院先后蝉联了第四届和第五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围绕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改革,牵头起草了《党委会议议事规则》《党委书记、院长沟通协商制度》,组织开展了“三重一大”事项梳理,牵头完成了新一版医院管理制度丛书修订工作,协助党委强化了基层党支部建设,确立和完善了党委领导下的医院治理体系。为疫情防控贡献了智慧力量: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第一时间加入到医院疫情防控工作决策指挥体系中,向医院防控领导小组提出了将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平台相关健康数据与医院预约系统对接,提高疫情防控效率的设想,并立即协调开展实际应用。相关工作建议以《打破数据壁垒提升防疫能力》为题刊登在《解放日报》上,工作结果总结刊登在交大学报英文版。打造出了两项医院标志性文化产品:牵头组织全院70多个科室、部门和近200名人员历时10年完成《上海市级专志·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志》的编纂并于2021年6月正式出版,详细记述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1904年创办至2010年的百年发展历程。牵头相关部门仅用时1年半建设完成了医院历史上首个院史陈列馆,成为百年六院文化建设的新载体、职工教育的新站点、传承创新的新基地。








刘涛

上海市宝山区友谊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共党员,主治医师,硕士学位,

上海市宝山区友谊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委员、副主任


管理观点:

在卫健委的领导下,配合中心主要领导,按照“做好日常工作、紧抓重点任务、弥补薄弱环节、创建特色项目”的思路进行分层分类,以“良好的学习力、强大的执行力、精准的预判力”为要求提升日常管理能力,稳步推进各项工作。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要求,对标行业标杆,应用SWOT分析、PDCA循环等管理工具,以关键指标量化、诊疗流程优化和管理模式创新为抓手,不断创新,做强中心社区儿科、中医康复等品牌,不断提高政府、职工、居民和患者的满意度与获得感。


管理成果:

在主要领导带领下,及时落实上海首批隔离点的部署并投入使用,成功做好上海首例居船隔离,顺利完成宝山首例中风险小区的疫情防控,并在全区进行经验交流。疫情期间中心业务量同比增长,医疗、护理、院感等多项质控均位于全区前三。筹建“谊+医”讲师团,主动进园区开展家医签约政策宣讲,被新民晚报报道。引入新华医院资源,建成宝山首家“儿科名中医工作室”,形成“中医-西医-儿保”儿童联合诊疗模式,作为主要负责人申请区科委课题并立项。本人获“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荣誉称号。







刘盛东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共党员,助理研究员,硕士学位,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医疗安全科科长


管理观点:

没有刻意的管理才是最好的管理。在管理的最高境界中被管理的人都感觉不到管理,一切如自然发生。《道德经》有云“太上,不知有之”,“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做成事之后,被管理者感觉主要是靠自己的努力。尽量少依靠指示、告示、人工引导,而是通过设计政策、环境、流程,让患者自然而然参与选择的方案就是最有利于患者安全、有利于资源高效配置的方案,让医生根据一般理性认知就能自然提供最优质高效的服务。道法自然,这是我所追求的目标。


管理成果:

致力于医疗安全持续改进,建立完善中山医疗安全“铁三角”模式。事前预防,制定风险防范策略,构建安全培训体系,搭建医患沟通平台,鼓励患者参与患者安全。事中干预,开展早期风险介入项目,对矛盾发展提前预判,综合运用心理行为干预等多种工作方式维护医患和谐,获全国医管经典案例奖。事后改进,在不良事件管理中运用管理工具和精益理论,促进全员参与流程改进。在“铁三角”的护航下,患者满意度逐年提高,非计划再次手术发生率逐年降低,伤医事件零发生,重大疑难信访矛盾零发生。获上海卫生十佳信访工作者,应国家卫健委邀请为全国信访干部培训班授课。







许明飞

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


共党员,硕士学位,

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管理观点:

以卫生健康规划为引领,围绕本市卫生健康中心工作,统筹政策研究和行业管理工作;

落实国家战略和上海城市发展战略,推动在健康上海、长三角一体化、健康产业等重点领域研究形成特色和优势;

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及时总结管理实践经验,形成制度和文件,建立长效机制;

坚持团队协作和成长,根据成员特点明确分工,完善团队沟通和激励机制,提升管理效能和团队竞争力。


管理成果:

参与制定三轮上海卫生五年规划和区域卫生规划,起草本市卫生系统规划管理办法,推动形成由综合规划、专项规划、委属单位规划及各区规划构成的规划体系,以及以规划统筹全行业管理的工作格局。

落实国家和本市发展战略,参与制定“健康上海2030”规划纲要、“健康服务业50条”、长三角卫生健康一体化合作备忘录、新城卫生资源配置等文件;助力本市成功入选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卫生健康特色基地。

在新冠疫情防控中及时总结经验,参与起草“公共卫生20条”、疾控体系现代化建设等重要文件。







许柏青

华东疗养院


共党员,主治医师,学士学位,

华东疗养院院办主任


管理观点:

青年工作:求“新”。敢创新、荐人才、勇突破,思想上和行动上双双落实“育人”,带领青年实现个人成长与单位发展的同频共振。

支部工作:求“融”。讲党性、有担当、勤服务,秉承基层党建融合业务工作、支部之间共享共融的理念,精准平衡“活泼之形式”和“严肃之思想”。

行政工作:求“谋”。创制度、立规矩、守底线,不仅谋服务对象的健康,更要谋华疗的稳健前行,做一名合格的“健康守门人”。


管理成果:

引领青年,投身科普。带领华疗青年班组屡获全国青年文明号(首次)、上海市青年文明号(连续4届)等荣誉。主编科普图书3册,获得卫健委五四青年奖章、优秀团干部等荣誉。

聚焦党建,做出特色。实现党建和业务工作有效融合,主持市卫生系统党建课题1项,荣获卫健委党组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院优秀党支部书记等荣誉。

规范管理,能谋善断。牵头编制院“十三五”、“十四五”规划及章程,推进无纸化、可追溯办公流程;主持市科委、卫健委课题2项,参与市公卫三年行动计划项目。








张成钢

上海市徐汇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共党员,副主任医师,硕士学位,

上海市徐汇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心副主任


管理观点:

张成钢同志长期从事传染病疫情处置,健康传播与干预等工作,他理想坚定、专业扎实、勇于创新、敢于担当、善于管理。他坚持事不过夜,守牢安全底线,是一名坚定的公共卫生守护者;他把握政策导向,提前布局未来,是一名敏锐的健康政策解读者;他立足稳中求变,做到变中求新,是一名优秀的专业发展规划师;他弘扬团队精神,注重共同发展,是一名杰出的团队建设掌舵人;他以青春之小我,筑事业之大我,是一名充满正能量的青年榜样。


成果:

张成钢同志坚守疫情防控一线500余天,率先打破建制,成立多个专班,在流调溯源、风险排查等实践中形成了一套“5分钟响应,半小时必达”的常态化防控和应急处置机制,守住了徐汇公共卫生安全底线。同时,深耕健康促进领域近二十年,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的、独具特色的做法,以三个“全”新理念推进健康徐汇建设,执笔《健康徐汇行动(2019-2030年)》等文件;首创人工智能AI+向传统健康教育渗透,探索精准健康传播新模式;带领团队建成上海市青年文明号,被评为上海市卫生计生系统先进集体,实现了“从个别到普遍,从边缘到核心”的步进式发展。获第十八届“银蛇奖”三等奖。








吴春峰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共党员,副主任医师,硕士学位,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管理处处长


管理观点:

充分发挥疾控机构的专业属性和社会属性,不仅要管理好疾控业务的发展与引领,更要主动融入社会治理。始终秉持“管理创新+制度保障”,以全市疾控一盘棋加强整体谋划,优化体制机制、完善制度建设、强化绩效管理,打造曲突徙薪、博学明道的疾控“参谋部”,不断推进疾控体系建设发展和业务协同,提升疾控业务的社会影响力和百姓认可度,助力健康上海、全球公共卫生最安全城市建设。


管理成果:

他深刻谋划疾控体系建设发展,全程参与市委市政府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系列文件起草,推动疾控系统在基础设施、人才队伍、实验室能力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筑牢城市公共卫生安全“隐形墙”。

他始终坚守新冠疫情防控一线,参与制定50余项防控方案,第一时间组织做好所有病例流调和密接排查,创新建立中转查验库采样检测与消毒全覆盖管控模式,为本市科学精准防控疫情提供全方位坚实保障。

他深耕疾控业务管理近十年,实现多项业务成果政策转化,以业务发展规划与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不断拓展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和公共卫生服务,始终保持本市核心健康指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陈童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共党员,经济师,硕士学位,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


管理观点:

医院后勤保障是支撑医院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础,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与系统性;而后勤保障的工作者是医院运行中“看不见的核心群体”,他们广泛遍布在医疗服务的各个环节中;无论是应急救援还是疫情防控,他们站在一线,也居于幕后。

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应将医院后勤管理作为一门完整且自成体系的学科来建设,应培养和造就一批知识结构优化、专业能力突出、具有较高职业素养与国际视野、德才兼备的复合型后勤管理专技人才。


管理成果:

智慧后勤建设方面,聚焦数据价值开发,打通传统的信息孤岛,实现9类风险主动告警、7类资源实时调度、7类运行数据可采集可分析,逐步提升医院后勤管理规范性、科学性、预见性。

后勤学科化方面,五年来带领医院后勤团队总结经验形成科学成果,解决实践问题归纳普适规律,获得局级课题11项,发表管理类学术论文44篇,其中SCI收录7篇,获得2020年中华医学科技奖卫生管理奖、2019年上海医学科技三等奖、2020年中国设备管理协会全国设备管理与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等荣誉。







周洲

上海市静安区精神卫生中心


共党员,副研究员,硕士学位,

上海市静安区精神卫生中心党支部书记


管理观点:

强化政治意识,把准政治方向,做政治三力的“践行者”;

围绕战略全局,做好顶层设计,做宏观大局的“掌舵人”;

充分民主集中,科学研究决策,做领导班子的“凝合剂”;

聚焦重点工作,解决主要矛盾,做关键环节的“破风手”;

站稳人民立场,引领团队文化,做意识形态的“指南针”;

走好群众路线,广泛凝聚队伍,做为民服务的“排头兵”;

鼓励创新发展,完善政策保障,做比学赶超的“助推器”;

全面从严治党,强大核心力量,做党建引领的“压舱石”。


管理成果:

周洲同志在16年的职业生涯中曾在5个单位的党务、行政和群团组织的领导岗位任职,有援川救灾和对口援疆的工作经历。在分管区域卫生人才学科建设期间,牵头制定《“十三五”人才学科发展规划》等多项全局性政策;在三年对口援疆期间,圆满完成近20个卫生援疆项目(含子项目),并结合援疆专家传帮带教和卫生服务、携手公益组织对脑瘫患儿筛查和治疗、沪疆结对共建等工作实践,形成“基层精准医疗援疆”模式,充分发挥上海卫生援疆的“种子效应”;在管理静安区首个集中隔离点过程中形成的“0.1模式”得到持续推广应用;在领衔公立医院党建工作中打造出“精心·为民”党建品牌等。

个人荣获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上海市助力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上海市“记大功”个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九批省市优秀援疆干部人才等荣誉称号。其所带领的团队荣获“上海市青年突击队”、“上海市重大工程立功竞赛优秀团队”等荣誉称号。








周密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共党员,医师,硕士学位,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处副处长


管理观点:

作为一名卫生健康行业的管理人员,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素养,更需要拥有三种思维能力:宏观思维上,应具有大局前瞻能力,从国家赋予上海使命的高度,以国际化视野找准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功能定位;中观思维上,应具有规划布局能力,从全面实现卓越全球城市定位的角度,提升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能级;微观思维上,应具有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从鼓励技术创新保障医疗安全的维度,引导医疗机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通过思维能力与专业技术的高度融合来指导具体的管理工作,努力使全市人民享受到优质的、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


管理成果:

长期从事全市急救体系建设、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医疗质量管理等工作,为城市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制定医疗救治预案;短期内健全传染病转运体系,新增负压救护车100余辆;在机场等一线成功处置本地疫情;承担1649名援鄂医护人员的组建派出和服务保障,实现全员零感染。

在急救体系建设中,参与起草急救立法,出台“1+5”配套政策,五年内急救平均反应时间从近20分钟降至12分钟以内,打造了一张国内体量最大、能力最强的生命安全守护网。

在突发事件处置中,十年如一日24小时值守,制定了处置预案,建立了全市突发事件报告信息系统,年均处置近100件,圆满完成“12.31”外滩踩踏、昆山爆炸、昭化路房屋坍塌等重特大事件医疗救援任务,以及亚信峰会、进博会等重大活动医疗保障工作。






姚子涵

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

西藏亚东县卫健委

西藏亚东县人民医院


共党员,主管药师,硕士学位,

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副院长,

西藏亚东县卫健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

西藏亚东县人民医院院长。


管理观点:

带土移植  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作为上海市第九批援藏干部,我认为一是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协助受援医院制订医院建设规划,以“钉钉子”精神,推动规划落实、落细,帮助其建立一整套现代管理制度。二是根据县域的常见病、多发病,加强重点专科的建设,不断提高受援医院的医疗水平,实现“小病不出县”的目标。三是充分发挥援藏专家帮带作用,聚焦“造血”式帮扶,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从而推动雪域高原县级医院的高质量发展。


管理成果:

亚东县人民医院在上海普陀援藏的大力帮扶下,迎来了跨越式的发展。

一是医疗业务增长明显,2020年与2019年相比,门急诊人次增长了70.17%,出院人次增长了648%,手术人次增长了50%,职工收入增长了96%。

二是学科建设取得突破,成功创建西藏自治区第一家风湿免疫

科(县级医疗机构),开展了亚东县第一例普外科微创手术和骨科手术,部分学科建设水平处于西藏自治区同级同类医院的领先水平。

三是人才培养硕果累累,培养学科带头人2名,各类管理和专业人才8名,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管理和专业队伍。

四是不断总结,不断创新,先后中标1项校级和1项区级管理课题。

通过两年的建设,亚东县人民医院成功跻身西藏13家县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






侯冷晨

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


共党员,副主任医师、副研究员,博士学位,

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医疗事业部主任科员。


管理观点:

作为中层管理者,需要做好上级与临床一线之间的“传手”和“帮手”。传手不是简单地传递,而是要对任务目标进行创造性翻译,将政策吃透,转换成员工能理解的语言和可执行的方案。帮手是要通过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正向激励的建立机制和完善举措,引导大家跟着医院转型发展的指挥棒走。

作为优秀管理者,不仅要做好“管理-临床”医政管理的上下联通,更要做精“临床-患者”医疗服务的左右互通,关心服务好临床一线,让大家有职业获得感,进而更好地服务患者。秉持着“善管人行,巧理人心,举重若轻,纲举目张,服务临床,就是服务患者”的管理理念,源于临床,精于管理,初心不改,百姓受益。


管理成果:

历经麻醉科、团委、门急诊、医保和医务多岗位锤炼,曾获区新长征突击手、市卫健委青年五四奖章、市优秀青年志愿者和市医院协会先进个人等荣誉。承担国家级课题2项,市局级管理课题10项,发表论文30余篇。2016年全面负责十院医务处工作,每年荣获先进集体、部门考核优秀,管理案例获得多项嘉奖。秉持着“创新管理,提升服务”理念,革新以疾病为中心的诊疗模式,创建门诊客服管理团队,优化带组医生管理体系,探索医务绩效管理,建立临床发展能力考评体系,推行全院ERAS服务模式,践行数字化赋能医政管理。2020年入职申康,面对疫情,四进逆行,坚守一线疫情阻击战。聚焦质量,创新模式,提升市级医院临床诊疗服务能力。







姜峰

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崇明医院(筹)


共党员,副研究员,博士学位,

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崇明医院(筹)科研科科长


管理观点:

差异中谋发展,特色中炼优势

基层医疗机构的学科建设应立足本地人群疾病谱特点,深挖地区独特的医疗特色,不盲目追求高精尖,而是从差异中谋发展、从特色中炼优势。

一、人才工作是基层医院学科建设的核心内容。做足做细“树人”工作,将青年后备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提高到医院人才战略的高度,为医院打造一支可持续的“未来人才”梯队,对于基层医院的学科永续发展至关重要。

二、拥有相对稳定就医习惯的固定人群,是基层医院开展临床研究的最宝贵资源。通过凝练特色方向,开展定群研究,引入现代信息技术,或可助力基层医院学科的跨越式发展。

三、基层医院单学科优势相对有限,依托特色学科、联合相关学科,通过人财物的共享可实现学科群模式下的共同成长。学科群的发展无论是在增强医院整体竞争力,还是在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上,都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对基层医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管理成果:

一、构筑专业研究平台,引凤高水准特色研究项目

建成崇明地区首个配备细胞、分子、动物和生物样本库等功能单元的现代化转化研究平台。其中,“癌痛特色样本库”得到了时任国际生物与环境样本库协会主席和国际疼痛学会主席的充分肯定,两位主席均亲临崇明岛考察样本库建设。

二、注重后备人才培养,构筑“未来”科技人才梯队

青年后备人才对医院学科建设贡献度显著提升。2020年医院发表的SCI和中文核心期刊论文中,“未来人才”贡献度分别达到42%和71%,较5年前分别增加68%和42%。

三、凝练特色学科方向,以“点突破”带动“学科群”

充分利用崇明地域和人文特点,锁定“老年疾病”为医院学科建设突破口,形成了以心脑血管、肿瘤、创面、康复等为代表的特色领域,推动“学科集群式发展”。在上述领域,医院先后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市科委项目6项、市老龄专项项目2项;7个专科先后入选上海市临床重点专科、16个学科入选区重点学科,累计取得学科专项经费近千万元。2020年医院发表SCI论文24篇,较五年前增加118%,五大学科集群对全院科研立项贡献度达42%、SCI论文贡献度超80%。







徐镶怀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共党员,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学位,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行政副主任


管理观点:

1、团委管理工作中着力发挥团组织的思想凝聚作用,把青年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构建“团队-平台-项目”体系,积极投身医院各项建设;以青年示范群体建设为途径,建立健全有效的动态管理机制;推动青年岗位成才,打造集培训、交流、资助的全程培养途径;推进志愿服务建设,秉承同济精神服务患者、服务社会。2、临床业务管理工作中在科主任的指导下促改革,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模式,重视科室青年人才培养,聚焦科室主攻研究方向,明确亚专科建设要点,促进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学科发展。


管理成果:

该候选人为上海卫生系统青年人才最高荣誉奖“银蛇奖”获得者,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16年起任同济医院团委书记,2020年起任科室行政副主任。带领院团委在院党委的领导下,紧密围绕医院中心工作,被评为“上海市五四红旗团委”、“上海市卫生健康行业五四红旗团委”;带领科室在科主任指导下多措并举加强学科建设,获“国家PCCM科规范化建设项目三级优秀单位”、“上海市青年文明号”等称号。个人曾获“上海市优秀团干部”、“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等荣誉。







董枫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共党员,助理研究员,博士学位,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门诊办公室主任


管理观点:

创新思路助力患者科学就医和医院摆脱资源错配困局,服务患者、服务医改、服务国家战略。注重一线调研,着力将老百姓就医问诊过程中的痛点、难点作为门诊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攻坚点,向管理要效益、用思路引出路,不拘泥于常规、不受限于思维,从患者的角度出发,以优质医疗资源发挥最大功效为目标,着力实现“按病情就医”的新诊疗模式,全力提升急难重症患者的就诊便捷度和及时性,调整优化线上检查预约,为复诊患者开通集中、便利的预约诊疗通道,并提供用药指导和随访意见。


管理成果:

利用AI技术,以“病情优先”为原则,让患者与擅长对应疾病的专家精准匹配,使门诊患者手术指征吻合率提升了近6倍,获人民日报社主办2018年度中国“互联网+医疗健康”优秀案例;2019年度上海市卫生健康系统第三批“创新医疗服务品牌”;2019年度复旦大学“优秀医疗服务品牌”等荣誉称号。入选上海市首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并获得上海市经信委670万元项目经费支持。肿瘤诊疗“智慧诊室”作为全市医疗+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代表,参与2019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展示。








谢洪彬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监督所


共党员,硕士学位,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监督所办公室主任、第二党支部书记。


管理观点:

从宏观视角,卫生监督执法是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监督管理应当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相适应,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构建以信用监管为基础,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的新型监管机制,实现“健康卫士”的初心使命。

从微观视角,管理工作需要管理者认真的对待每一件事,用心的思考每一个细节。其中,行政管理强调有序有效,各项工作“事先有规则、事中有提醒、事后有反馈”。业务管理强调创新务实,凡事强调深入调研、求真务实,善于在工作中发现问题,用创新的思路克服困难。党务管理强调规范到位,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使基层党组织展现出不一样的活力,并与行政工作、业务工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管理成果:

行政管理方面,作为办公室主任高效协调沟通,确保各项制度有序落地,重点工作项目化推进,以出色的管理能力带领团队荣获“2021年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集体”“2021年上海市卫生健康系统三八红旗集体”等光荣称号;

业务管理方面,疫情防控督导得到科学合理安排,三年行动计划卫生监督项目顺利实施,瞄准卫生监督发展前沿,围绕信用监管等监管机制创新,近3年来带领团队在杂志上发表15篇卫生监督管理相关文章;

党务管理方面,发挥了一名支部书记应有的模范带头作用,勇于担当、善于创新,2021年在建党百年之际荣获“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优秀党务工作者”。








魏珏

上海市同仁医院


中共党员,副主任医师,博士学位,

上海市同仁医院医务科副科长(主持工作)、接待办主任(兼)


管理观点:

从高处站位,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主动,将政策精神落实为医院管理制度,以质量求生存,以竞争谋发展。

从深处思考,通过学习和积累,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创新敢为,刚柔并济,形成自己的管理模式。

从细处着眼,以项目化为载体,信息化为支撑,不断提升医院管理精细化、智能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从实处入手,规范制度流程,狠抓质量和技术,运用质量管理工具,采取科学考核办法,全面精准施策。


管理成果:

担任院团委书记期间,创办“同仁团校”,创新思想引领模式,健全青年人才培养体系,创建并荣获全国青年文明号、上海市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打造志愿服务品牌,获得首届上海市卫生计生行业青年志愿项目铜奖;个人荣获“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和“长宁区十大杰出医务青年”称号;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

担任科研科副科长期间,牵头医院“青年骨干医师”项目培养优秀青年,孵化国家级课题16项、省部级、校区级等课题40余项,课题总经费达1269.5万元;建立“科研+科普”全新工作体系,引入市级青年科普孵化基地,推广全媒体科普教学创新模式,获得国家级优秀组织奖,事迹被《解放日报》报道。

主持医务科工作期间,完善医疗管理体系,依据“国考”标准,完善质量考核机制;紧扣区域人口老龄化的特点,成功申报“上海市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远程心电图、超声诊断中心,打通社区双向转诊,启用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CIED远程随访系统,助力建设有同仁特色的区域医联体;依托“5G+应急救援”试点医院建设,提升智慧医疗“软实力”;强化疫情防控措施,优化发热门诊就诊流程,被上海市卫健委指定为入境隔离人员集中排查管理定点医院,面向长宁、徐汇、静安、黄浦“四区”开放,为上海市长效常态化疫情防控提供最强有力保障。



投票规则


1.欢迎关注“爱游戏最新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参与微信投票。

2.投票推荐人选总数不超过10位,多选无效。

3.截止时间:2021年10月28日24:00。

4.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主办方所有。



Baidu
sogou